250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股票配资利率多少,为什么会变成骂人的词儿呢?其中的渊源,有多种版本。大家看看哪一种最靠谱呢?
第一种说法与苏秦有关。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,他是鬼谷子的弟子,与张仪同门,以合纵抗秦的战略闻名于世,曾佩戴六国相印,成为纵约长,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。
根据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记载:苏秦且死,乃谓齐王曰:臣即死,车裂臣以徇于市,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,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。
△影视剧中的苏秦
据传,苏秦在齐国担任间谍时遇刺。齐王对此大为震怒,决心捉拿凶手,但是却无法确定凶手。
苏秦就在临终前向齐王献计:将我车裂示众,宣称苏秦为燕国作乱,凶手自会现身。
展开剩余61%齐王依计悬赏千金缉凶。果然有四人为领赏自首。当四人平分赏金时,齐王怒斥:这四个二百五,竟敢欺君!
于是下令将四人斩杀。这四个人因贪图赏金,贸然认罪,却未料到自陷死地,这种愚蠢行径令人啼笑皆非。
自此之后,二百五一词便在民间流传开来,专指那些自作聪明、实则愚不可及之人。
还有第二种说法认为二百五一词与古代的半封银子有关。
古代货币制度中,500两银锭称一封,250两恰为半封。而半封与半疯谐音,暗指人不够清醒。
类似说法还有半吊子(旧时500文钱为一吊),都用来形容一知半解、行事鲁莽之人。
除了这两种主流说法,民间还有很多传说也与250的来源有关。但是都没有直接的有力史料能佐证。
尤其是苏秦的故事,虽然《史记》明确有记载苏秦被刺后主动要求车裂示众以诱捕凶手,但四人分赏金的情节最早见于明清话本,属于民间文学演绎。
出土的《战国纵横家书》亦未提及此细节,说明该说法更可能是后世附会。所以这些故事只能当个乐子听听。
真正流行用250骂人,源于1913年的喜剧电影《二百五白相城隍庙》,该影片讲述乡下人二百五在上海闹出的笑话。
1949年《二百五小传》再次强化了这一形象。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,二百五最终固化为嘲讽人呆傻的常用语。
20世纪80年代后股票配资利率多少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等工具书正式将二百五列为贬义词,定义为傻气、莽撞的人。
发布于:安徽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市配资网_股票配资门户网_股票配资资讯网观点